2016年10月4日 星期二

3個問題,消除人生的問號

我在年輕人身上最常看到的徬徨,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要什麼;或即使知道了,不知道走的方向對不對;又或是找到了,也正在做,卻沒把握,困惑於未來到底會不會成功。
這都是正常的,不要害怕。只是,如果你覺得困擾,希望找出答案,那麼我想問你幾個問題,你可以從這裡思考看看。
第1個問題:你的理想值多少錢?
選擇工作時,你經常得面臨這個判斷:薪水合不合理?旁邊有很多人會給你意見:什麼樣的工作錢比較多,什麼樣的工作會發股票,找一份高薪的工作,看來好像很重要。不過,當你把心思始終放在「錢」上面打轉,往往就不見得能忠於自己真正的興趣和專長。
老實說,剛出社會是很難靠薪水發財的,只顧著考慮金錢,很容易做到自己不快樂、不喜歡的工作。一個月領26,000還是36,000元,現在看來差別很大,但如果前者是你喜歡的工作,後者不是,你在兩者間選了後者,不就等於告訴自己:你的理想或興趣,一年只值12萬?
我並不是說有理想、有趣的工作,錢一定比較少。如果你能找到有興趣、錢又多的工作,趕快去,這是好事。可是當兩樣必須擇其一時,不要把薪水放在前面,要更重視什麼是你真正擅長做的事,以後路才走得長久。
有句話說:「人兩腳,錢四腳。」找到喜歡做的事,雖然一開始你兩隻腳,錢四隻腳,追它很累;但是久了做出成績,有一天,它一定會來追你,那時候你自然而然就會輕鬆了。
第2個問題:你該學習成功的人嗎?
社會上有很多成功典範,「因為喜歡他的故事,所以想跟他一樣」,這種念頭很容易在心中出現。
以我自己為例,大家喜歡看我寫的專欄,從中了解我的工作內容,連帶地嚮往我走過的路,於是得到一個結論:「不如我也跟沈方正一樣,選擇進旅館業好了。」
然而,這樣想,真的對嗎?
你看到的部份,很可能只是事實的表象。拿我來說,我的工作時間很長,腦力、體力都耗費很大,還要有很高的EQ。在沒有升上部門主管以前,收入都不是很高。如果只是受我的故事吸引進來,但工作本身並不適合你,最後你不但會發現沒辦法繼續,說不定還會覺得被我「騙」了。
這個問題其實和第一個問題彼此呼應:在你做決定時,薪水或別人身上的成功,都比自己心裡的聲音更重要嗎?你想學某個人,到底是學他的什麼?這是我看到很多人沒有仔細去分辨的。
第3個問題:你怎麼規劃你的人生?
我的人生是不大有規劃的。我並不是一畢業就很清楚要做這一行,只是剛好應徵上,而我身上又剛好有些適合在這行發展的因素,一路走來,不斷有人給我幫助,所以我可以做得這麼久,到現在還做得很熱血、很用力。
在難以規劃的人生中,到底可以規劃什麼?其實冥冥中,每個人都有自己應該扮演的角色。像剛過世的單國璽樞機主教,罹患癌症後還是持續出去布道、見證,這是因為他想通人生的道理,從此做出生病後的規劃。
關於做什麼工作、什麼時候應該換跑道,這些都算不上是人生規劃;怎麼幫助別人、發揮天賦,又對社會有益,這才是你真正要做的規劃。
現在世界變化太快,你說要事先計畫好未來的career,實在太困難了。唯一能做的,是賦與自己的人生某種意義,好好活出精采、不浪費的生命。
所以,找到目標、為它全力以赴,在愈混亂、愈變動的年代中,仍然有一顆相信自己的心,這才是人生可以規劃的。只要想清楚,做什麼都不可怕,碰到什麼問題,都不會覺得辛苦,因為你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
這3個問題,你不見得可以馬上回答,但從今天開始想,總會愈來愈清楚。等到有一天必須離開這個世界時,才不會覺得虛度,不會心中仍然帶著一堆問號,可以篤定地對自己說:「多多少少,我這一生做了些有意義的事。」
http://www.cheers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43781&utm_source=newsletters&utm_medium=direct&utm_campaign=weekly

2016年10月2日 星期日

17個增加工作效率的訣竅

注意自己怎麼使用時間,就是提升生產力的關鍵。接下來就是幾個提高生產力的簡單方法:

1. 提早一小時起床

把鬧鐘響起的時間提早一小時(也千萬不要按下「賴床」紐),你就多了一小時不會有人打擾你的工作時間。部分研究指出,早起與生產力和成功有相關性;此外,早起的人不但有額外的工作時間,通常也會比較樂觀。

2. 製作每日待辦事項清單

製作清單,並保持清單的簡潔。清單上的事項不一定得是必須花數小時才能完成的事,摺衣服等小事都也都可以寫上去。列上這些小事,不但可以讓你一天內完成更多事,亦有助你達成自己的重大目標。

3. 先做最難的事

先完成最困難的任務,再處理其他的事。這不但可以讓你心情更好,也能讓你 更有生產力。

4. 整理辦公桌

每天開始工作之前,先花15分鐘清理桌面、打造整潔的辦公空間,有助提升集中力並避免分心。

5. 早晨運動

早晨運動有助提振心情和生產力。哈佛精神病學教授雷提(John Ratey)表示,在面對需要腦力的工作之時,想有優秀的表現,運動正是關鍵之一。

6. 建立系統

有組織的系統,可以讓你清楚地了解手上的各個專案,提高專注和掌控力,亦有助你排定事務的優先順序。

7. 專心處理一件事

許多人認為多工有助效率,但事實上,在各個任務之間切換並沒有好處。美國心理學會的研究報告顯示,同時處理兩項任務,反而有可能會拉低生產力。

http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78626&utm_source=dailybrief&utm_medium=Email&utm_campaign=dailybeirf




跨出舒適區正是自我提升的關鍵


什麼事會讓人不安、不自在,當然因人而異,但也正如Quora使用者Joos Meyer所言,跨出舒適區正是自我提升的關鍵。他認為,最棒的做法就是每天或每週做些會讓你些許不自在的事,你會漸漸習慣那些事,進而擴大你的舒適區。 接下來就是幾件其他Quora使用者認為有助自我成長、但也會讓人有些不自在的事: 1. 質疑一切 Malli Gurram認為,一個人能做的、最讓人不自在的事,就是質疑一切眾人習以為常的事並尋找答案;試著從另一個角度觀看所謂的常態。 2. 誠實 Ryan Brown認為,向身邊之人保持高度誠實,確實會讓人十分不自在,但也非常可貴。他建議一一列出身邊的人,把你得告訴他們、但從未說出口的事寫下來並交給他們,再記下後來發生了什麼事,以及這段經歷對你們兩人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。 3. 冥想 放慢腳步、尋找內在的寧靜,對許多忙碌無比的人來說並非易事。但也正如Nathan Hershey所言,冥想的益處非常多,例如有助強化認知能力、情緒智商和自我紀律等。 4. 極度早起 Ekin Öcalan喜歡在日出前起床,因為那段時間非常適合讀書和工作。他認為,在凌晨五點、所有人都還在睡覺的時候起床,雖然相當具挑戰性,卻也是在寂靜之中開始一天的完美之道。 5. 做些有創意的事 Mark Toole認為,許多人會說自己想發揮創意,回家之後卻只是看電視配紅酒。害怕失敗或許讓人退縮,但有個創意出口對身體和大腦都非常有助益。 6. 不要浪費任何一分錢 Bruce A McIntyre建議,追蹤你花費的每一分錢,買東西的時候也要儘可能付現;從皮夾掏出現金,通常會讓你多想一下自己到底多需要這個東西。如果你真的一分錢也不浪費,省下來的錢必定會讓你相當意外。 7. 當志工 Gurram建議去非營利組織當志工,或是做些善事。Gurram表示,擔任志工可以讓你覺得,自己是某件重要之事的一份子。 8. 追蹤飲食 持續追蹤自己吃了什麼並不容易,但Tina Marshall表示,這麼做讓她注意到自己對身體造成了多少傷害。 9. 只吃有營養的食物 追蹤飲食的下一步,就是只吃真正有營養的東西;Doug Whitney表示,這會改變你的一生。他認為,簡單來說就是,自己煮飯,儘可能只吃有機食物,並將重點放在瘦肉和蔬菜、避吃穀物。 他表示,辦到這些事很難、有社交上的限制、可能會增加開支,而且一開始並不是那麼美味,但努力絕對值得。 10. 練習演講 想起來很嚇人,但你永遠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得在公眾場合開口。 練習演講讓人怯步,但也是提升溝通技能的關鍵。Gurram建議加入演講或即興團體,「這一開始真的非常嚇人,但你會發現,其實所有人都和你有同樣的感覺。」 11. 和不認識的人談天 Toole建議,如果見到某個讓你很感興趣的人,就去和那人聊一聊,最慘的情況也只是非常窘地被拒絕;那不但讓你多了一個笑話可說,也有助提升你下一次與他人攀談的自信。 12. 把手機留在口袋裡 Toole問道,「你在讀這篇文章的時候看了幾次手機?上一次你去餐廳或酒吧的時候,你拿出手機看東西多少次?」下一次,無聊的時候不要急著拿出手機,研究顯示,忍耐無聊有助提升生產力,也能讓我們更有創意。此外,避免在社交場合拿出手機是種禮貌。 13. 一次只全心投入一件事 你改善人生的方式,或許是儘可能嘗試各種方法,看看何者有效。 但Rob Hanna建議的策略剛好相反。大多數想改善人生的人,其實並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;不斷改變興趣永遠無法發掘自我,因此,你應該挑一件事然後全心投入。 14. 達成幾乎不可能的目標 Rizwan Aseem認為,最令人不安的事,就是訂定並達成一個極為困難的目標。他的建議是,挑一件你願意每天做的事,然後提高目標到你會感到不安的程度;例如,如果你每天跑1英哩,那每天7英哩可能就會顯得有些嚇人,把這個定為一年後的目標吧。 他寫道,最難的就是開始朝目標邁進,以及做那些有助完成目標的事,你得用盡所有的心理和身體能量,才能完成目標。不過,當你真正開始之後,你的身體和心靈都會有所改變。

http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78625&utm_source=dailybrief&utm_medium=Email&utm_campaign=dailybeirf